了解「情緒病」
情緒病解續:
《想擁有健康的人生,須從了解「情緒病」開始》
香港早在10年前對有關情緒病的認知是很缺乏的,也極少數人會提及甚至有些人從未聽講過,但其實「情緒病」是相當普遍的一種病症,雖然它很普遍但其傷害力卻相當強,在世衛報告內也提及抑鬱症將會成為病症排行榜第二號殺手,相比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癌症等對病者的身體傷害可能會更加大,所以港人不能再像以往一樣繼續漠視或不去認識「情緒病」。 有數據顯示,患有情緒病的人士10位中只有1-2位會尋求專業協助去積極處理他的情緒病,我們心理學家及專業醫療人員均認為這問題主要有幾個因素影響,第一:是大眾對情緒病都是處於剛開始認識的階段,很多人都只是聽過少許,但實質是怎樣才算是有情緒問題卻不太認知,第二:是很多人對自己的心理質素及情緒狀態都慣性採取忽視或逃避的態度,即使發覺自己是長期處於不開心或長期壓力感重,甚至以經引致身體出現很多奇怪訊號,如經常感到不適、失眠、胃口不佳等等類似的身體警號發出,但病者一般都不以為然;或抱著過一段時間便會自動好起來的心態;或自以為去做一些減壓活動,如旅行、做按摩等便能解決問題,不理解其實情緒病是與個人的性格、思想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不能只單一用消遣娛樂的方法處理,是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從自身問題的根本開始去處理。
情緒病中常見的除了抑鬱症,另外焦慮症,例如恐慌症也是很常見的。屢見有客戶表示試過突然感到心跳急速、呼吸不順、頭暈眼花、耳鳴、手腳麻痺、忽冷忽熱,當時還以為自己是心臟病發,更驚怕會因失救而死。沒事後便急往醫生處做了詳細身體檢查才知到不是患心臟病,而是經歷了一次「恐慌突襲」,身體雖然無恙,但恐慌的感覺仍然延續。 「恐慌突襲」是甚為普遍的,當人遇到危險時,或睡眠不足,煙酒過多,工作或其他壓力等因素,便會觸發人體的自動作戰機制,把自己處於極為緊張的狀態,心跳和呼吸便會不受控的加速,導致流向四肢的血液減少,便會出現以上不適的症狀,這時應盡快找心理治療師協助,學習應付恐慌及壓力的方法,以避免演變成一個惡性循環而患上「恐慌症」甚或擴展至成為「廣場恐懼症」患者。